服務(wù)熱線:
400-606-1584
消毒水平分類原則2019/10/31
如何針對不同危險物品選擇合適的消毒技術(shù)?
同樣,根據(jù)殺滅微生物的種類,消毒水平也可以分為三類,本期講座將重點闡述“消毒水平的三大分類原則”以及“理想消毒劑的性能指標”,幫助您做出更好的選擇。
消毒水平三大分類原則
根據(jù)GB 15982-2012《醫(yī)院消毒衛(wèi)生標準》和WS/T 367-2012《醫(yī)療機構(gòu)消毒技術(shù)規(guī)范》等相關(guān)國標、衛(wèi)生行業(yè)標準,將能殺滅傳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達到消毒要求的制劑,按其殺滅微生物種類,分為高水平消毒劑(high-level disinfectant)、中水平消毒劑(intermediate-level disinfectant)和低水平消毒劑(low-level disinfectant)。
高水平消毒劑:能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(包括分枝桿菌)、病毒、真菌及其孢子等,對細菌芽孢也具有一定殺滅作用的消毒制劑。達到高效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劑、二氧化氯、過氧乙酸、碘酊等以及能達到滅菌效果的化學消毒劑在規(guī)定的條件下,以適合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。
中水平消毒劑:能殺滅分枝桿菌、真菌、病毒及細菌繁殖體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劑。達到中效消毒采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類消毒劑(碘伏、氯己定碘等)、醇類和氯己定的復方、醇類和季銨鹽類化合物的復方、酚類等消毒劑,在規(guī)定條件下,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。
低水平消毒劑: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和親脂病毒的消毒制劑。這類消毒方法包括能殺滅細菌繁殖體(分枝桿菌除外)和親脂病毒的化學消毒方法以及通風換氣、沖洗等機械除菌法。如采用季銨鹽類消毒劑(苯扎溴銨等)、雙胍類消毒劑(氯己定)等,在規(guī)定的條件下,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。
消毒劑的定義:消毒劑是用于殺滅或抑制病原體的化學物質(zhì),或化合物,無論是細菌,還是病毒、真菌在無生命的環(huán)境和物體表面生長的微生物。在全球范圍內(nèi)消毒劑的產(chǎn)品多達270余種,涉及不同的活性成分、不同的復合劑、不同的劑型,如噴霧劑(spray)、液體(liquids)、濃縮粉末(concentrated powders)以及氣體(gases)等。
清潔的本質(zhì):清潔的本質(zhì)是物理去污的過程,而有效的清潔具有低水平消毒作用。因此,常用的清潔助劑,即表面活性劑(surfactant)或洗滌劑(detergent)的化合物,以及水的濕潤、乳化,或降低表面張力(surface tension),都可以提高,或加快污染物和有機物從設(shè)備或環(huán)境表面上清除掉。所以,清潔過程在降低這些表面的有機物負載量的同時,又可以清除表面的微生物。
清潔的重要性:在一些污染嚴重的表面,消毒前應先行清潔,通過清潔清除大量的污染物,同時也將表面的微生物一并帶走,而留下的病原菌是少量的,最重要的是“裸露”的,以確保后續(xù)消毒劑能充分與病原菌接觸,發(fā)揮其應有的殺菌作用。另外,有污染物存在的表面,不僅消毒劑無法與病原菌接觸,同時污染物還會中和消毒劑的有效成分,從而降低了殺菌功效。
|